林和环保网

报纸糊墙环保吗?

林和环保网 0

一、报纸糊墙环保吗?

装修墙面看环保和健康程度,最注重的是用于糊墙的胶,它释放的甲醛最多,所以选好胶最重要,报纸本身没有较大害处,但是用于印刷报纸的油墨气味较大。

二、报纸儿童环保服装

儿童环保服装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选择给自己的孩子购买环保服装,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此外,儿童环保服装在保护儿童的健康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报纸儿童环保服装的兴起

随着时尚界对环保的关注,儿童环保服装市场迎来了新的创新——报纸儿童环保服装。这种以报纸为主要材质的服装,因其独特的风格和环保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报纸儿童环保服装的制作过程中,通常使用无毒的环保胶水将报纸层层粘贴在一起,形成坚固且耐用的衣物。与传统的纺织品不同,报纸衣物不需要大量的水和能源进行制造。它使用的是可持续性材料,并通过循环利用报纸来减少浪费。

报纸儿童环保服装的优势

报纸儿童环保服装与传统的纺织服装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环保性

报纸儿童环保服装是以废弃报纸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有效地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和破坏。相比之下,传统的纺织服装通常使用大量的棉花和化学纤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通过选择报纸儿童环保服装,父母不仅可以保护孩子的皮肤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健康性

报纸儿童环保服装通常采用无毒的环保胶水进行粘合,没有有害的化学物质残留。与传统的纺织服装相比,报纸服装更透气、更适合儿童的敏感肌肤。一些孩子可能对传统服装中使用的染料和化学成分过敏,选择报纸儿童环保服装可以有效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

创意性

报纸儿童环保服装的独特风格和创意设计吸引了许多年轻父母的注意。与传统的服装相比,报纸服装展现出了独特的质感和艺术性,在时尚界备受赞誉。它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穿着,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环保的意识。

购买报纸儿童环保服装的注意事项

在购买报纸儿童环保服装时,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 品牌信誉:选择知名的儿童环保服装品牌,确保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
  • 认证标志:关注产品是否具备环保认证标志,这可以证明该服装材料和制造过程符合环保标准。
  • 材料选择:了解服装的具体材料构成,确保无毒、无害物质的使用。
  • 适合季节:选择适合季节的报纸儿童环保服装,保证孩子的舒适度。
  • 尺码匹配:确保选购的服装尺码合适,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

总而言之,报纸儿童环保服装为父母提供了一种环保、健康、创意的选择。在今后的日子里,相信这种环保服装将会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

三、纸质报纸不环保的缺点?

纸质报纸在印刷过程中使用铅字和大量石墨。这些材料都会造成污染。也不利于环保。

四、用报纸如何自制环保服装?

1、将塑料袋平铺开,沿中间折叠一下。

2、拿剪刀沿塑料袋的中间线剪开,将其剪成两段。

3、再取剪下的一小段,用剪刀沿中间剪开,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剪太多,不要将其剪断。

4、再取一些塑料袋,用同样的方式将其剪开,大约十个左右的塑料袋就行。

5、用丝带将剪好的塑料袋依次串起来,切记要相互紧密连着。

6、将串连起的塑料袋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放在一旁凉上几天,一条漂亮的裙子就有了,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让废弃的塑料袋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五、怎样用报纸做环保纸袋?

1.找张广告纸,A4大小吧.

2.对折再对折.

3.揭起折成三角,两面都折

4.把三角部分向内折,总共4下

5.再折起各个小角,向内窝,把长方形的边向内插入

6.完成.打开就能够用了

六、用报纸做环保服装怎样做?

使用报纸来制作环保服装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收集足够的废旧报纸。你可以将家庭废纸分拣出来,或者向朋友、邻居征集废报纸。

2. 将报纸撕成合适的大小。撕碎的报纸可以用来制作纸浆。

3. 将撕碎的报纸浸泡在温水中,让其浸泡30分钟至1小时,这样可以使纸浆更加柔软。

4. 将浸泡的报纸倒入搅拌机中,搅拌至成为细腻的纸浆状。

5. 在纸浆中加入一些环保染料或墨水,以给服装增添色彩。

6. 将纸浆均匀地涂抹在塑料或纸板上,并在上面铺上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

7. 使用刮刀或刷子将纸浆均匀地压平,并确保整个纸浆表面光滑。

8. 将纸浆晾干,可以选择自然晾干或使用吹风机加速干燥。

9. 当纸浆完全干燥后,仔细撕去塑料薄膜,得到一块坚固的纸板。

10. 使用剪刀、胶水和其他装饰品来剪裁和装饰纸板,以制成所需的服装款式。

11. 在适当的位置使用彩色纸、丝带等添加细节和装饰。

12. 确保服装的连结处和边缘牢固。

请注意,使用报纸制作的服装通常是装饰性的,而不适合过多的活动。此外,纸质服装并不防水,因此在穿着时需要避免接触水。

七、2015中国报纸销量

在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下,很多人预测传统媒体的命运会受到严重的威胁。然而,尽管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的兴起,中国报纸销量依然展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应力。

中国报纸销量的趋势与变化

回顾过去几年,2015年中国报纸销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当时,许多业内人士担心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传统媒体造成负面影响。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即使在信息获取途径繁多的当下,很多人仍然习惯每天早晨读报纸,以获取最新、可靠的新闻信息。

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报纸销量达到了一个峰值,而且销量持续稳定。这证明了中国报纸在媒体市场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中国报纸销量稳定的原因

中国报纸销量能够保持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与互联网新闻相比,报纸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 可靠性:报纸经过编辑和审核,新闻内容更加可靠,不易被虚假信息所干扰。
  • 深度报道:报纸能够进行深入的新闻报道,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读者能够对事件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 体验感:翻阅纸质报纸的动作给人一种实际参与的感觉,这是电子媒体所无法提供的。

此外,一些人更喜欢通过报纸获取新闻,因为他们不习惯使用互联网或者不信任互联网的信息来源。这一群体的存在也是中国报纸销量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报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尽管中国报纸销量在数字化时代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但报纸行业仍然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新闻内容可以在网络上免费获取,这对报纸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很多报纸开始注重数字化媒体的建设。他们推出了电子版报纸,建立了在线阅读平台,甚至开设了自己的新闻网站。通过数字化转型,报纸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压力。

此外,一些报纸还开始注重社交媒体的运营和互动。他们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布新闻、与读者交流,增加了读者的参与感和粘性。

报纸的未来发展

尽管如此,报纸的未来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获取新闻信息,而不再依赖传统的纸质媒体。

因此,报纸行业需要进一步创新,迎合社会的需求。一方面,他们可以加大数字化转型的力度,提供更加便捷的在线阅读平台,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注重品牌建设,提高新闻的质量和深度,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总之,虽然中国报纸销量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其独特的价值和适应力仍然受到很多人的青睐。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报纸行业有望保持其地位,并继续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新闻信息。

八、2015新环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第十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

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八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第十九条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条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前款规定以外的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者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第二十一条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第二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第二十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第二十六条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第二十九条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三十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第三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第三十二条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第三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枯竭、种源灭绝等生态失调现象,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防止和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三十五条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十六条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第三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第三十八条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第三十九条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

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四十条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第四十一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三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第四十四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四十五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六条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

第四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八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和养殖,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废水施入农田。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进行灌溉,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第五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第五十二条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五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第五十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第五十五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十六条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

第五十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八条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前款规定的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

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第六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第六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第六十四条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十五条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十六条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第六十七条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六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七十条本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九、有没有出好的关于环保的报纸?

《中国环境报》是一张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保护专业报纸,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张国家级的环境保护报纸。

她创办于1984年,每周出版6期,每年发行量都保持在23万份以上。《中国环境报》以其鲜明的办报宗旨和卓有成效的报道工作,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影响。198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环境报》银质奖章,以表彰其在中国普及环境意识、促进中国环保事业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1987年,《中国环境报》又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荣誉称号。《中国环境报》主要报道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环境形势,最新事件,环保科技和产业信息,以及国际环保大事。《中国环境报》以其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工作关系,在全国设有44个记者站等优势,为读者提供准确、及时和全面的环境新闻。《中国环境报》积极致力于国际间环保信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她是“亚太环境新闻工作者论坛”的发起单位之一。《中国环境报》与国外有关环保组织、机构开展过多次成功的合作,也积极促进国内新闻界对国外环保情况的了解。

十、环保围裙报纸做衣服最简单的?

准备好所需要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旧报纸、缝纫机、珠针、剪刀、铅笔、直尺

1、这里做以连衣裙为例,把所有旧报纸都全部打开,按照每三份为一组对好叠整齐。

2、首先拿一组报纸(三张叠一起的),在长边的一侧先往里折进去1cm,用直尺把折边压平

3、接下来就按照下面的顺序继续往里面叠。这一份报纸最终叠成有点像装修用的梯形钢板材。其他剩下的旧报纸也同样按照上面的办法叠成这种梯形板材,作为后面制作报纸连衣裙的预制件材料。

4、用铅笔在梯形板材正中间画一条线,在缝纫机上演着这条线先完整地缝一道线,从而把板材一分为二。

5、然后,把所有板材都缝成一整张。

6、把它围在自己身上,并系上一根紧身腰带。

7、用珠针别出前胸需要保留的部分,多余的都折进里面,用缝纫机缝好(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包边)。

8、同样地,根据腋下尺寸修建连衣裙板材,修出一个适合人体臂弯的月牙形。后背同样处理。

9、用另外一整张报纸做成吊带连衣裙的肩带,把肩带缝在主体上。

10、此时裙子基本成型,继续用剩下的报纸做成裙子,裙子的腰围用魔术贴来调整。

11、最后要做的一个部件,用一张完整的报纸制作束腰带。

12、连衣裙上身、裙子以及束腰带,全部穿戴整齐以后,时装效果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