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炼钢转炉冒烟?
不冒烟是负压操作,冒烟就是正压操作,黄烟是铁氧化的,产生的烟气,黑烟是冶炼时的铁水中的碳粉被吹出来的
二、炼钢转炉检修总结报告
炼钢转炉检修总结报告
检修概况
炼钢转炉是钢铁生产的重要设备之一,对其定期检修维护是保证生产运行稳定的关键环节。本次炼钢转炉检修工作于XX年XX月XX日开始,历时XX天,涉及XX项关键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修过程
在本次炼钢转炉检修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全面的设备检查,包括转炉本体、燃烧系统、冷却系统等各项部件,确保不存在明显的损坏或安全隐患。接着,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待优化的部分,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检修计划,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和调整。
关键工作
- 1. 转炉内膛清理:通过专业设备对转炉内膛进行全面清理,确保炉膛通畅,提高炼钢效率。
- 2. 燃烧系统优化:针对炼钢转炉的燃烧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 3. 设备润滑维护:对转炉设备的轴承、齿轮等部件进行润滑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 4. 安全防护设施检查:对转炉周围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操作人员安全。
检修收益
通过本次炼钢转炉检修工作,我们取得了以下几点收益:
- 1. 设备运行稳定:经过检修和优化,炼钢转炉的运行稳定性得到提升,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改善。
- 2. 能源消耗减少:燃烧系统的优化调整不仅提升了炼钢效率,还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 3. 设备寿命延长:通过润滑维护等工作,延长了转炉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更换成本。
结语
炼钢转炉检修工作是保障钢铁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定期检修和维护,才能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提高生产效率。希望通过本次检修总结报告的分享,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共同推动炼钢设备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三、转炉炼钢判断标准?
1.看火焰,吹炼前期熔池温度低,碳氧化的少,炉口火焰短,颜色暗红色,随着温度的升高,碳开始剧烈氧化,火焰白亮,长度增加,显得有力。当碳降低到0.20%左右,脱碳速度减慢,这时火焰收缩,发软,打晃,看起来也稀薄些,同时也要结合生产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温度高,碳防止拉低。炉齡后期,碳防止拉高,炉膛大,吹炼有死角,碳拉的偏高,解决这样问题就应该每个班认真盯炉型状态,发现有变化及时用铁块压大面或者喷补小面。枪位过低或者氧压高,防止碳拉的偏低。炉渣化不好,防止碳拉的偏低。炉口粘渣量过多,炉口变小,防止碳拉的偏低。氧枪后期,枪头侵蚀严重,脱碳速度减慢,防止碳拉的偏高
2.看火花
从炉口被炉气带出的金属小粒,遇到空气后被氧化,其中碳氧化生成 CO气体,由于体积彭胀,把金属粒爆裂成若干碎片。碳含量越高w(C)>1.0%爆裂程度越大,表现为火球状和羽毛状的火花, 随着碳含量的不断降低依次爆裂成多叉,三叉的火花,弹跳力逐渐减弱。当碳很低w(C)<0.10%时,火花几乎消失,跳出来的均是小火星和流线。只有当稍有喷溅带出金属时才能观察到火花,否则无法判断。炼钢工判断终点时,在观察火焰的同时,可以结合炉口喷出火花情况判断
3.取钢样
从转炉内取出具有代表性的钢样;刮去钢样表面的渣子;在不脱氧的情况下,根据样瓢内钢水表面颜色、沸腾状况及火花情况进行判断。
wICI=0.3%-0.4%:钢水沸腾。火花分叉较多且炭花密集,弹跳有力,射程较选。 w[C]=0.18% -0.24%:火花分叉较清晰,一般分 4~5 叉,弹跳有力,孤度较大。
w(C)-0.12%~0.16%:炭花较稀,分叉明晰可辨,分3~4叉,落地呈“鸡爪”状,跳出的炭花弧度较小,多呈直线状。
w[C]<0.10% :炭花弹跳无力,基本不分叉,呈球状颗粒。 w[C]再低,火花呈麦芒状,短而无力,随风飘摇。
同样,由于钢水的凝固和在这过程中的碳氧反应,造成凝固后钢样表面出现毛刺,根据毛刺的多少可以凭经验判断碳含量。
以火花判断碳含量时,必须与钢水温度结合起来,如果钢水温度高,在同样碳含量条件下,火花分叉比温度低时多。因此在炉温较高时,估计的碳含量可能高于实际碳含量。情况相反时,判断碳含量会比实际值偏低些。
4.如果是恒压变枪操作,单位时间内供氧量一定,在装入量,冷却剂和吹炼钢种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参考吹炼一炉钢的供养时间和氧耗量变化,可以做为拉碳和终点温度的依据
四、转炉炼钢温度多少?
1)、1#转炉出完半钢后,应在半钢包内取样、测温、并记录摆放时间(半钢进入2#、3#转炉温度要求控制在1330℃~1360℃,半钢C含量3.2%-3.6%)。2#、3#转炉炉长在半钢进转炉时应查清本炉入炉半钢的温度、成分及摆放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废钢和渣料的加入量,衡量是否使用升温材料(焦丁,焦模)等,确保吹炼正常。为保证炼钢转炉的温度,1#转炉在铁水温度偏低时,可适当降低废钢用量。
(2)、在保证生产顺行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出钢温度,各种钢的氩前、氩后温度严格按厂区下发标准执行。
(3)、吹炼过程中尽量使用小渣量操作和减少喷溅,减少热量损失。
(4)、尽量使用废钢来调节温度,废钢用量最少不得低于3吨。废钢用量减少后热量不足的可用焦丁来补充热量。
五、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的区别?
它们的区别体现在:转炉炼钢:转炉的炉体可以转动,用钢板做外壳,里面用耐火材料做内衬。转炉炼钢时不需要再额外加热,故而降低了能源消耗,所以被普遍应用于炼钢。转炉炼钢过程: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高炉铁水→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热轧电炉炼钢:电炉炼钢的热源是电能记电弧炉内有石墨做成的电极,电极的端头与炉料之间可以发出强烈的电弧,具有极高的热能。因此,电弧炉往往用来冶炼合金钢和碳素钢。电弧炉主要以废钢材为原料。装好炉料后,炉盖会盖上,随后电极就下降接近炉料表面。
六、转炉炼钢车间转炉附属设备有哪些?
有水处理,一次二次除尘,冶金上料系统,副枪,能源系统
七、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原理?
炼钢厂在冶建钢铁的同时,都采用煤气加热、氧气助燃溅渣护炉,在这过程中会有残余煤气,通过回收再利用。
八、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所谓转炉炼钢,就是将铁水、废钢等炼成具有所要求化学成分的钢,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目前转炉炼钢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炼钢生产方法
(a)筒球形;(b)锥球形;(c)截锥形
转炉的形状主要有筒球型、锥球型和截锥型,
转炉炼钢
(1)筒球型:熔池形状由一个球缺体和一个圆筒体组成。它的优点是炉型形状简单,砌筑方便,炉壳制造容易。熔池内型比较接近金属液循环流动的轨迹,在熔池直径足够大时,能保证在较大的供氧强度下吹炼而喷溅最小,也能保证有足够的熔池深度,使炉衬有较高的寿命。大型转炉多采用这种炉型。
(2)锥球型:熔池由一个锥台体和一个球缺体组成。这种炉型与同容量的筒球型转炉相比,若熔池深度相同则熔池面积比筒球型大,有利于冶金反应的进行。同时,随着炉衬的侵蚀熔池变化较小,对炼钢操作有利。欧洲生铁含磷量相对偏高的国家,较多采用此种炉型。我国2080吨的转炉多采用锥球型,对筒球型与锥球型的适用性,看法尚不一致。有人认为锥球型适用于大转炉(奥地利),有人却认为适用于小转炉(苏联)。但世界上已有的大型转炉多采用筒球型。
(3)截锥型:熔池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其特点是构造简单且平底熔池便于修砌。这种炉型基本上能满足炼钢反应的要求,适用于小型转炉。我国30吨以下的转炉多用这种炉型。国外转炉容量普遍较大,故极少采用此种形式。
九、转炉是如何炼钢的?
高炉炼铁是在高炉中用铁矿石与焦炭反应生成粗铁的过程。这个过程产生的铁含碳量很高,而且韧性不好易碎。
转炉炼钢就是将高炉炼出的粗铁熔化,在旋转的熔炉中鼓入氧气,多余的碳会与氧气反应变成二氧化碳排出,这样就可以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将碳变成钢了。
十、转炉炼钢有哪些规范制度?
转炉炼钢的六大制度包括
一、装入制度
装入制度就是确定转炉合理的装入量,合适的铁水、废钢比。转炉的装入量是指铁水和废钢的装入数量。
吹炼实践证明,每座转炉都必须有合适的装入量,装入量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得到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LD转炉的装入制度有三种类型:定量装入制度、定深装入制度和分阶段定量装入制度。
二、 供氧制度
供氧制度就是使氧气流最合理的供给熔池,创造良好的物化反应条件。供氧制度包括确定合理的喷嘴结构、供氧强度、氧压和枪位操作等。
下面列出几种主要工艺参数:
1.氧气流量:单位时间内向熔池供氧的数量,单位m3/min。
2.供氧强度:单位时间内吨金属氧耗量。单位m3/t·min。
3.吨金属氧耗量:吹炼一吨金属料所需要的氧气量。
4.供氧时间:小型转炉单渣操作一般为12~14分钟。
其它的工艺参数有氧压、枪位等。
三、造渣制度
造渣制度是根据原材料和冶炼钢种的要求确定的造渣方法,渣料加入量和加入时间,并考虑保护炉衬,提高炉衬寿命。
造渣方法
1.单渣法:在吹炼过程中所造的渣不倒出,直至吹炼终点。单渣法操作工艺简单,冶炼时间短,脱磷率在90%,脱硫率约35%。
2.双渣法:双渣法就是换渣操作,即在吹炼过程中停止吹炼,倒出部分炉渣,然后重加渣料造渣。双渣法操作通常在铁水含Si、P、S较高或吹炼优质钢时采用,其脱磷率可达92~95%,脱硫率为50%。
四、温度制度
温度制度主要是指过程温度控制和终点温度控制。吹炼任何钢种,对其出钢温度都有要求。控制好终点温度是LD转炉吹炼工艺的重要环节之一。控制好过程温度是确保终点温度合格的关键。
五、终点控制
控制转炉炼钢过程的进行时间,以保证钢水温度和成分在吹炼结束时符合要求的操作制度。
终点控制的目标是:(1)钢水的碳含量应达到所炼钢种要求的目标范围;(2)钢中磷、硫(钢种不同,还会包括其他成分)含量应低于规格下限要求的范围;(3)出钢温度应保证下步工序:如炉外精炼、浇注、连铸的顺利进行;(4)在冶炼沸腾钢、半镇静钢时还应保持钢水应有的氧化性。
六、脱氧合金化制度
在出钢前或者在出钢及其以后的过程中,根据钢种要求选择合适的脱氧剂及其加入量,加入到钢水中使其达到合乎规定的脱氧程度,这个操作称作脱氧。
脱氧剂选择原则:
1.具有一定的脱氧能力;
2.脱氧产物不溶于钢水,并易于上浮排出;
根据上述原则,在生产实际中,常用的脱氧剂为Al、Si、Mn及他们组合的Si Mn,Si Al合金等,其脱氧能力次序是Al>Si>Mn。
合金加入量根据钢种要求采用下列计算:
合金加入量={([%Mi]中-[%Mi] 残)× 1000Kg/t}/ (%Mi× f i)
参数说明:
[%Mi]中 钢种规定的合金含量中限;
[%Mi] 残钢水中残留的合金含量;
%Mi 铁合金中的i元素含量;
fi i元素的收得率
其中脱氧合金是加入钢包中,硅铁收得率为70--80%,锰铁收得率为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