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烟气处理设备有哪些分类?
酸性气体去除设备硫氧化物和HCl的去除设备:干式洗涤塔、半干式洗涤塔、湿式洗涤塔。
氮氧化物去除设备:湿式法、干式法、燃烧控制法。
应用烟气处理设备主要包括烟气脱硫塔、烟气洗涤塔、吸收塔、吸收介质传输管网、烟囱及烟道等
二、塑料颗粒厂等企业用烟气处理设备哪家能达到环保要求?
不可能的,不是你上了环保设备就可以生产了,你想的太简单了,这么说吧,你不排水,烟气处理器也有,只要是涉及塑料就不行
三、烟气水分含量大用什么环保设备处理效果好?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政策不断地提高,原有的除尘设备达不到排放要求了,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但是有一些特殊工况,烟气治理困难,像陶瓷行业的烘焙工序,食品厂的精粉等加工,会存在含水蒸气、物料回收等问题,常用的袋式除尘器由于其材质影响,不仅不能有效处理,还会造成后期维护成本大的情况,作为在环保行业研究多年的我们,推荐一款好的设备,那就是塑烧板除尘器。
塑烧板除尘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技术也已经是相当的成熟了,不仅比国外的品质好,而且实测的排放数据也是比较厉害的,塑烧板除尘器的造价要高于袋式除尘器,但是其排放效果远远低于袋式除尘器的,最低数值可达到5毫克,做到了真正的超低排放,塑烧板除尘器真正的技术点在于塑烧板滤芯,滤芯的质量是关键,只有成熟的技术加上专业的设计才能发挥塑烧板除尘器真正的效果。
我司在塑烧板除尘器设计生产方面可谓是经验丰富,所使用的诺力多尼牌烧结板在多个工程应用中,口碑反响不错。
四、烟气脱硫脱硝处理都需要什么设备?
1、脱硫:具体的工艺采用的设备不太一样,以湿法空塔喷淋为例:循环泵、氧化风机、其它浆液泵、真空皮带机、搅拌器、风机等。非标的有:脱硫塔、各种箱罐。
2、脱硝:泵,风机,加热器、蒸发器;非标设备:反应器、氨罐等
五、沥青烟气怎么处理?
(1)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净化率高(活性炭吸附可达到95%以上),实用遍及,操纵简单,投资低。在吸附饱和以后需要更换新的活性炭,更换活性炭需要费用,替换下来的饱和以后的活性炭也是需要找专业人员进行危废处理,运行费用高。
(2)离子净化法
此种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净化效率高,设备占地面积小特点,适用于其他方法较难处理的有机废气体;但由于采用高压放电装置,在含水、含尘、有机废气浓度较高的密闭空间易发生爆炸,存在安全隐患,因而限制了其使用。
(3)燃烧法
燃烧法只在挥发性有机物在高温及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完全燃烧,分解为CO2和H2O。燃烧法适用于各类有机废气,可以分为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和催化燃烧。
排放浓度大于5000mg/m³ 的高浓度废气一般采用直接燃烧法,该方法将VOCs废气作为燃料进行燃烧,燃烧温度一般控制在1100℃,处理效率高,可以达到95%一99%。
六、橡胶硫化烟气怎么处理?
橡胶硫化烟处理方法:
利用UV光解净化设备发出特制的高能UV紫外线光束照射恶臭气体,裂解恶臭气体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类,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子链结构,使有机或无机高分子恶臭化合物分子链,在高能紫外线光束照射下,降解转变成低分子化合物,如CO2、H2O等。
七、锅炉的烟气如何处理除尘及烟气脱硫?
先进行除尘处理,目前一般根据实际条件选用电除尘或布袋除尘,烟气经除尘后进行干法或湿法脱硫。
八、烟气处理脱硫脱硝
烟气处理脱硫脱硝: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烟气排放成为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较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烟气处理脱硫脱硝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烟气处理脱硫脱硝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化学和物理方法,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去除,从而达到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目的。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烟气处理脱硫脱硝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原理
烟气处理脱硫脱硝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达到净化烟气的目的。
脱硫的原理主要有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种。湿法脱硫是将烟气通过喷雾器,与喷洒的脱硫剂进行充分接触,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沉降下来。而干法脱硫则采用不同的吸附剂,将二氧化硫直接吸附或转化为其他物质。
脱硝的原理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两种。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通过在一定温度下,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还原剂进行催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则是通过加入特定的还原剂,直接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转化为氮气和水。
方法
烟气处理脱硫脱硝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湿法脱硫、干法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等。
湿法脱硫是最常用的脱硫方法之一。它具有处理效率高、适用于各种烟气成分和浓度的优点。常用的湿法脱硫方法有石灰石-石膏法、海藻灰法和氨法等。
干法脱硫主要适用于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较高的情况。干法脱硫可以将二氧化硫吸附在吸附剂上,也可以将其转化成其他物质。常用的干法脱硫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硝酸吸附法和氧化吸附法等。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通过添加催化剂,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还原剂进行催化反应,从而实现脱硝。这种方法处理效率高,适用于高温烟气。常用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有铜催化还原法、氨基催化还原法和铁催化还原法等。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是通过添加还原剂,直接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氮气和水。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常用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有尿素非催化还原法和亚硫酸钠非催化还原法等。
应用
烟气处理脱硫脱硝技术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酸雨的发生频率。
烟气处理脱硫脱硝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厂、炼油厂、化工厂、钢铁厂等工业领域。通过对烟气进行处理,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环保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对于烟气处理脱硫脱硝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要求企业进行烟气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这为烟气处理脱硫脱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机遇。
总之,烟气处理脱硫脱硝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相信烟气处理脱硫脱硝技术将会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
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 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而垃圾焚烧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然而,垃圾焚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中包含着各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市场概述
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根据市场研究,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全球各地的政府和环保机构都在加大对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投入,以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消费水平也将推动垃圾产生量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烟气处理市场的发展。
机遇与挑战
机遇
-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不断创新。新技术的出现为市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比如高效的过滤器、先进的废气治理设备等。
-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项法规和政策,推动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政策的支持将为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 环保意识提升: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这将进一步推动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的发展。
挑战
- 成本压力: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高昂的成本是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 技术难题: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技术难度较大。如何解决烟气中有害物质的高效处理成为技术攻关的焦点。
- 公众接受度: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公众的担忧和质疑。公众对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接受度将影响市场的发展。
市场前景
随着政府和环保机构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市场的发展。同时,市场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
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企业应积极应对,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创新。同时,合理利用政策支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市场的发展,为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烟气在线监测设备那些好?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
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
一、产品简介: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是东日瀛能科技针对环境中固定污染源的烟气、废气等气体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的一种气体检测产品;是集气体采样、气体过滤、气体降温除湿、流量控制、实时浓度显示、无线数据上传、环保联网、本地声光报警、设备联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模块化、专业化挥发性气体检测仪系统集成产品;产品采用专业三防设计,直接户外使用;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经主动采样、专业氧气预处理后,将干净、干燥、恒定的样气送至气体检测仪表。具体反应速度更快、抗干扰能力更强、测量更精准、寿命长久等特点;无线HJ 212协议数据上传,可无缝对接当地环保监测平台;因其卓越性能和良好表现,不仅可以作为企业内的有组织或无组织的气体排放使用,还可以为环保监测等部门提供数据决策支持。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适用于高温、高压、潮湿、含油、含水、含粉尘的恶劣监测环境,连续监测有组织环境空气中的NO、NO2、NOX、O2、CO、CO2、HCL、HNO3、酸雾、氟化物、恶臭气体、VOC有机挥发物、苯系物等气体。
监测系统由催化燃烧、电化学、热导、红外NDIR、PID光离子、光学等技术原理的烟气废气检测仪、高精密除湿除尘过滤器、长寿命真空采样泵、转子流量计、24V电源转换器和电路保护装置、无线传输模块(选配)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产品由220V供电,经内部电源转换器变成24V后,直接给烟气废气检测仪和真空泵和无线数据模块供电;由内部工作的真空泵主动将外界的气体吸入气管后,经高效除湿除尘干燥过滤然后送入烟气废气检测仪的专业气室内进行浓度检测;检测的浓度值会实时在屏幕上进行实时显示;同时,还有4-20mA或RS485信号或无线212协议进行数据远传;另外,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还可以搭配工厂中的风机、阀门、喷淋系统等设备来使用,通过内部开关量信号实现联动。此外,其监测数据还可以通过专用配套软件实时接收,并且可以实现多路统一管理以及数量的扩充。存储的数据还可以任意选取时间段进行查询,曲线显示,数据EXCEL导出等,使得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二、执行标准:
GB3836.1-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3836.2-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分:隔爆型“d” 》
GB 3836.15-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 15 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 煤矿除外) 》
GBT50493-2019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GB12358-2006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 76-2017《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三、产品特点:
■前置预处理,高精度高性能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整体体积小,安装方便;
■针对复杂生产环境中高温、高湿、粉尘等恶劣环境进行气体预处理;
■使用进口高性能传感器,使用寿命长,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可同时监测多种气体,实现高性能自动监测,监测数据准确稳定;
■检测气体自回流循环功能,实现零排放,更安全,更环保;
■配置红外遥控器,无需开盖,实现全功能操作;
■标配4-20MA、RS485、一组继电器输出信号;既可方便接入 PLC、DCS、DDC 等工控系统,也可以作为单机控制使用;
■选配DTU、LORA等无线模块,实现数据参数采集,实时上传气体浓度值至环保局或第三方平台等服务器;
■采用7寸工业触摸显示屏、实时浓度、曲线图显示更直观清晰;
■内置自动散热系统,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四、技术参数:
型 号 | SK-7500-GAS-Y |
产品名称 |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废气在线监测系统、高温预处理在线监测系统、样气处理在线监测系统、污染源VOC在线监测系统、厂界VOC在线监测系统、氮氧化物在线监测系统、恶臭在线监测系统、高温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微型空间站、大气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
类 型 | 工业级实时在线监测型 |
显示方式 | 7寸触摸彩屏显示 |
工作方式 | 固定式连续在线工作,泵吸式检测(正压、负压、真空等环境) |
外壳材质 | 铝合金。可定制防爆与不锈钢材质 |
输出信号 | ①4-20mA信号:标准的12位精度4-20mA输出芯片,传输距离1Km;②RS485信号:采用标准MODBUS RTU协议,传输距离1Km;③电压信号:0.4-2V,0-5V、0-10V输出,选配(电压输出与电流输出二选一);④开关量信号:标配1组无源触点继电器,容量220VAC 3A/24VDC 3A;⑤无线传输:DTU、LORA等无线模块。 |
检测介质 | NO、NO2、NOX、O2、CO、CO2、HCL、HNO3、酸雾、氟化物、恶臭气体、VOC有机挥发物、苯系物等气体 |
检测原理 | 催化燃烧、电化学、热导、红外NDIR、PID光离子、光学 |
检测范围 | 0-10/20/50/100/500/1000mg/m³、ppm(根据技术原理而定) |
分 辨 率 | 0.01/0.1/1mg/m³、ppm(根据量程而定) |
检测误差 | ≤±3%F.S(全量程内≤3%)更高精度可订制 |
重 复 性 | ≤±1% |
线性误差 | ≤±1% |
响应时间(T90) | T90≤30S(不同气体响应时间不同,可参考常用气体选型表) |
工作电压 | DC24V(12V~30V) |
工作温度 | -20℃~50℃ 特殊要求:(-40℃~+70℃) |
工作湿度 | 10-95%RH(无冷凝) |
工作压力 | 91~111Kpa(大气101kpa±10%)(根据传感器与使用环境而定) |
传感器寿命 | 2~6年(根据传感器原理与使用的环境而定) |
采样温度 | -40℃~+200℃(标准),选配:-40℃~+400℃、-40℃~+800℃、-40℃~+1300℃ |
采样湿度 | 0~99%RH |
恒定温度 | 25℃ 气体处理后的温度,可设定 |
恒定湿度 | 70%RH,气体处理后的湿度,自动 |
自动排水 | 可根据现场的水汽大小自动排水 |
采样距离 | 标准20米,选配大功率真空泵的采样距离大于40米,如果被测气体的压力比较大,采样距离相应大一些 |
采样流量 | 4升/分钟(标准) |
工作电压 | 220VAC,50HZ,200瓦 |
外形尺寸 | 有脚:760*500*270mm;无脚:700*500*270(见外观尺寸图) |
防护级别 | IP65 防水型(可选户外使用) |
安装方式 | 壁挂式,地角安装,可选配立柱式安装支架 |
选配附件 | (温控器、加热器)系统加热:在极寒地区防止管路出现冰冻、防爆外箱、温湿度测量、减压阀(可选配油水分离)、高粉尘反吹装置、文丘里、散热分风扇;电脑监控配件:免费上位机软件、USB 转 RS485 转换连接线,如果要网络传输还需 RS485 转网口转换器。 |
五、系统主要组成与作用: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
高温烟气等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将样气按照分析仪能够接受的压力、温度、湿度、流量、(含尘量)、以及干净程度完成其处理功能,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5.1气体浓度检测仪
一款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智能化传感器检测技术、整体隔爆(d)结构、固定安装方式的可燃、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是国内气体检测仪行业内获得欧盟 CE 和 ROHS 双认证的气体检测仪品牌;可直接安装在危险区域的 1 区和 2 区使用;标准配置为带点阵 LCD 液晶显示、三线制 4~20mA 模拟和RS485 数字信号输出,可选配置为可编程开关量输出等模块,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还支持输出信号微调等功能,方便系统组网及维护。
5.2采样泵
用真空取样泵或直流无刷泵将样气从烟道等环境中抽出。
5.3过滤器
被测气体经过精密过滤器再进入取样管路。根据现场湿度大小选配,进行二次水汽分离。
5.4排气(水)泵
样气经取样管路降温以后出现游离水,气水分离器将气、水、残余粉尘分开,自动排水、排气。
5.5降温除湿
通过取样探头和取样管路降温、双级电子冷凝除湿系统(冷凝器),将气体的露点稳定控制在4℃或5℃。
5.6流量计
控制气体的检测分析进气量。
六、安装方式:
6.1机柜固定
6.1.1机柜采用立柜式放置,地面应保持平整,机柜不得倾斜放置。
6.1.2机柜有散热风扇,空间应不小于 1m,便于散热;顶部不得放置其他物品。
6.2供电
机柜采用 220V AC 供电,须确保地线接地良好。
6.3确定安装位置
6.3.1主机箱安装位置的选择
首先内部传感器元件的耐受温度范围为-20℃~+50℃,最佳工作温度为+20℃左右,所以要选择环境温度不低于-20℃也不高于+50℃的地方安装。
6.3.2采样点与主机箱管路距离
主机箱内部使用的抽气泵是小型真空隔膜泵,真空度在 50KPa~70KPa 左右,管路长度的原则是温度合适的前提下越短越好,管路越长数据延迟越长,一般20米内是没有问题的。还是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6.4气路连接
6.4.1管路接口
一路采样进气口进入系统;一路检测后的气体排出口;二路过滤除水气体排出口。接口默认是φ6大小,可以使用外径6mm内径4mm的PU软管。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
(气路接口示意图)
6.4.2采样管的安装:
采样管插入待测气体的管道,使用配套法兰固定。如果待测管道气体温度高于采样管的耐热温度,采样前段的管路应采取耐热管路并进行预降温再接PU软管连接检测系统的采样接口,即标签为“采样”的接口。
6.4.3气路排出接口的接法:
排空口:使用φ6的PU软管连接,主要排放的是从流经检测仪里检测后的气体,
排水口:两个排水口,使用φ6的PU软管连接,可以用三通头合并为1条管路排出,大部分的采样气体和水汽从这里排出,如果管道待测气体管道温度高、湿气大所含水汽较多,那 显示为排水的二路排水口会有水流出,所以排水管应向下安装,以保证水流顺利排出。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
(安装示意图)
七、使用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7.1流量控制
系统运行中,通过调整流量计和冷凝器下端排水管道上的节流阀,控制流过检测仪表的气体流量在400ml/min左右。
7.2信号输出
如果外部设备需要接系统的4-20mA输出信号读取浓度数据的情况,4-20mA输出信号是蓝色线已经接在端子排上,蓝色为电流输出正极,电流输出负极为24V负极。如果要使用 RS485接口读取浓度数据,需用一个DB9接头插入触控屏背面的COM2,9针为485A,8针为 485B,需结合通讯协议操作,如有需要可联系业务索取。
7.3冷凝器
冷凝器的目标冷凝温度使用默认温度即可。
7.4过滤器
需要定期手动维护清洗粉尘过滤器,防止粉尘堵塞气路。
八、应用领域:
石油石化、化工厂、冶炼厂、钢铁厂、煤炭厂、热电厂、自来水厂、医药车间、烟草公司、大气环境监测、科研院校、楼宇建设、消防报警、污水处理、工业过程化控制、锅炉房、垃圾处理厂、地下隧道、输油管道、加气站、地下管网检修、室内空气质量检测、食品加工、杀菌消毒、冷冻仓库、农药化肥、杀虫剂生产等。
九、设备清单:
序号 | 货品名称 | 数量 |
1 | SK/MIC-600-GAS-Y 气体浓度检测仪 | 1 |
2 | 7寸触摸屏 | 1 |
3 | 高效除湿除尘过滤器 | 1 |
4 | 采样泵 | 1 |
5 | 流量计 | 1 |
6 | 冷凝器 | 1 |
7 | 散热风扇 | N |
8 | 24V电源 | 1 |
9 | 漏电开关 | 1 |
10 | 流通池 | 1 |
11 | 排气(排水)泵 | 1 |
12 | 气路软管 | N |
13 | 不锈钢采样管 | 1 |
14 | 箱体 | 1 |
十、外箱尺寸图:
十一、产品物流包装:
附表:常用气体选型表
检测气体 | 量程 | 最大允许误差值 | 最小读数 | 响应时间T90 |
可 燃气(E X) | 0-100%LEL | <±3%(F.S) | 0.1%LEL | ≤10秒 |
可 燃气(E X) | 0-100%Vol | <±3%(F.S) | 0.1%Vol | ≤10秒 |
甲 烷(C H4) | 0-100%LEL | <±3%(F.S) | 0.1%LEL | ≤10秒 |
甲 烷(C H4) | 0-100%Vol | <±3%(F.S) | 0.1%Vol | ≤10秒 |
氧 气(O 2) | 0-30%Vol | <±3%(F.S) | 0.01%Vol | ≤10秒 |
氧 气(O 2) | 0-100%Vol | <±3%(F.S) | 0.01%Vol | ≤10秒 |
氧 气(O 2)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氮 气(N 2) | 0-100%Vol | <±3%(F.S) | 0.01%Vol | ≤10秒 |
一氧 化碳(C O) | 0-100ppm | <±3%(F.S) | 0.1ppm | ≤25秒 |
一氧 化碳(C O) | 0-1000ppm | <±3%(F.S) | 0.1ppm | ≤25秒 |
一氧 化碳(C O) | 0-2000ppm | <±3%(F.S) | 0.1ppm | ≤25秒 |
一氧 化碳(C O) | 0-20000ppm | <±3%(F.S) | 1ppm | ≤25秒 |
一氧 化碳(C O) | 0-100000ppm | <±3%(F.S) | 1ppm | ≤25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500ppm | <±3%(F.S) | 1ppm | ≤20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2000ppm | <±3%(F.S) | 1ppm | ≤20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5000ppm | <±3%(F.S) | 1ppm | ≤20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5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20%Vol | <±3%(F.S) | 0.01%Vol | ≤30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100%Vol | <±3%(F.S) | 0.01%Vol | ≤30秒 |
甲 醛(CH 2O)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甲 醛(CH 2O)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甲 醛(CH 2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甲 醛(CH 2O) | 0-1000ppm | <±3%(F.S) | 1ppm | ≤45秒 |
臭 氧(O 3) | 0-1ppm | <±3%(F.S) | 0.001ppm | ≤20秒 |
臭 氧(O 3) | 0-5ppm | <±3%(F.S) | 0.001ppm | ≤20秒 |
臭 氧(O 3) | 0-50ppm | <±3%(F.S) | 0.01ppm | ≤20秒 |
臭 氧(O 3) | 0-100ppm | <±3%(F.S) | 0.01ppm | ≤20秒 |
臭 氧(O 3)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臭 氧(O 3) | 0-3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臭 氧(O 3) | 0-20mg/L | <±3%(F.S) | 0.01mg/L | ≤30秒 |
臭 氧水(O 3) | 0-20mg/L | <±3%(F.S) | 0.01mg/L | ≤30秒 |
硫化 氢(H 2S)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硫化 氢(H 2S)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硫化 氢(H 2S)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硫化 氢(H 2S)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硫化 氢(H 2S) | 0-10000ppm | <±3%(F.S) | 1ppm | ≤45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2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5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1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一氧 化氮(N O)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一氧 化氮(N 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一氧 化氮(N O)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一氧 化氮(N O)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氮(N O 2) | 0-10ppm | <±3%(F.S) | 0.001ppm | ≤25秒 |
二氧 化氮(N O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25秒 |
二氧 化氮(N O 2) | 0-1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氮(N O 2)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氮(N O 2)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氮氧 化物(N OX)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氮氧 化物(N OX)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氮氧 化物(N OX)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氯 气(CL 2)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氯 气(CL 2) | 0-2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氯 气(CL 2) | 0-2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氯 气(CL 2)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氨 气(N H3)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氨 气(N H3)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氨 气(N H3) | 0-1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氨 气(N H3)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氨 气(N H3) | 0-100%LEL | <±3%(F.S) | 0.1%LEL | ≤10秒 |
氢 气(H 2) | 0-100%LEL | <±3%(F.S) | 0.1%LEL | ≤10秒 |
氢 气(H 2) | 0-1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氢 气(H 2) | 0-2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氢 气(H 2) | 0-4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氢 气(H 2) | 0-100%Vol | <±3%(F.S) | 0.01%Vol | ≤20秒 |
氦 气(H e) | 0-100%Vol | <±3%(F.S) | 0.01%Vol | ≤20秒 |
氩 气(A r) | 0-100%Vol | <±3%(F.S) | 0.01%Vol | ≤20秒 |
氙 气(X e) | 0-100%Vol | <±3%(F.S) | 0.01%Vol | ≤20秒 |
氰化 氢(H CN) | 0-3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氰化 氢(H CN)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氯化 氢(H CL) | 0-2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氯化 氢(H CL) | 0-2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磷化 氢(P H3) | 0-5 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磷化 氢(P H3) | 0-25 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磷化 氢(P H3) | 0-2000 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氯(CLO 2) | 0-1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氯(CLO 2)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氯(CLO 2) | 0-2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环氧 乙烷(ET 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环氧 乙烷(ET O) | 0-1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环氧 乙烷(ET O) | 0-100%LEL | <±3%(F.S) | 1%LEL | ≤30秒 |
光 气(C OCL 2) | 0-1ppm | <±3%(F.S) | 0.001ppm | ≤20秒 |
光 气(C OCL 2) | 0-50ppm | <±3%(F.S) | 0.01ppm | ≤20秒 |
硅 烷(Si H4) | 0-1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硅 烷(Si H4)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氟 气(F 2) | 0-1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氟 气(F 2)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氟 气(F 2)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氟化 氢(H F)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氟化 氢(H F)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溴化 氢(HB r)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乙硼 烷(B2 H6)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砷化 氢(As H3) | 0-1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砷化 氢(As H3)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砷化 氢(As H3)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锗 烷(Ge H4) | 0-2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锗 烷(Ge H4) | 0-2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联 氨(N2 H4) | 0-1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联 氨(N2 H4) | 0-3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四氢 噻吩(TH T) | 0-100mg/m3 | <±3%(F.S) | 0.01 mg/m3 | ≤60秒 |
溴 气(B r2)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溴 气(B r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溴 气(B r2) | 0-2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乙 炔(C2H 2) | 0-100%LEL | <±3%(F.S) | 0.1%LEL | ≤30秒 |
乙 炔(C2H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乙 炔(C2H 2) | 0-1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乙 烯(C2 H4) | 0-100%LEL | <±3%(F.S) | 0.1%LEL | ≤30秒 |
乙 烯(C2 H4)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乙 烯(C2 H4)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乙 醛(C2 H4O)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乙 醇(C2 H6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乙 醇(C2 H6O) | 0-2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甲 醇(C H6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甲 醇(C H6O) | 0-2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二硫 化碳(C S2)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二硫 化碳(C S2) | 0-50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丙烯 腈(C3 H3N)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丙烯 腈(C3 H3N) | 0-2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甲 胺(C H5N)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典 气(I 2)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苯乙 烯(C8 H8) | 0-2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苯乙 烯(C8 H8)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氯乙 烯(C2H3 CL)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三氯 乙烯(C2H CL3)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四氯 乙烯(C2 CL4)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笑 气(N 2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三氟 化氮(N F3)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过氧 化氢(H 2O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3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200g/m3 | <±3%(F.S) | 0.1g/m3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1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C6 H6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C6 H6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C6 H6 | 0-2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