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环保网

求45号钢热处理回火经验!!?

林和环保网 0

一、求45号钢热处理回火经验!!?

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

1、45号钢淬火后没有回火之前,硬度大于HRC55(最高可达HRC62)为合格。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高频淬火HRC58)

2、45号钢不要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工艺。调质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渗碳处理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十表面淬火高。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况下采用0.35%)。

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冲击。如果用45号钢渗碳,淬火后芯部会出现硬脆的马氏体,失去渗碳处理的优点。现在采用渗碳工艺的材料,含碳量都不高,到0.30%芯部强度已经可以达到很高,应用上不多见。

二、热处理调质回火经验公式?

1.1正火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t=KD

式中t为加热时间(s);

D使工件有效厚度(mm);

K是加热时间系数(s/mm

1.2正火加热温度

根据钢的相变临界点选择正火加热温度

低碳钢:T=Ac3+(100~150℃)

中碳钢:T=Ac3+(50~100 ℃)

高碳钢:T= Ac3+ (30~50℃)

亚共析钢:T= Ac3+ ( 30~80 ℃ )

共析钢及过共析钢:T=Acm+ ( 30~50℃)

1.3淬火加热时间

为了估算方便起见,计算淬火加热时间多采用下列经验公式:

t=a·K·D、(不经预热)

t=(a+b)·K·D、(经一次预热)

t=(a+b+c)·K·D、(经二次预热)

式中t—加热时间(min);

a—到达淬火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 ;

b—到达预热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 ;

c—到达二次预热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 ;

K—装炉修正系数;

D、—工件的有效厚度(mm)。

在一般的加热条件下,采用箱式炉进行加热时,碳素钢及合金钢a多采用1~1.5min/mm;b为1.5~2min/mm(高速钢及合金钢一次预热a=0.5~0.3;b=2.5~3.6;二次预热a=0.5~0.3;b=5~2.5; c=0.8~1.1),若在箱式炉中进行快速加热时,当炉温较淬火加热温度高出100~150℃时,系数a约为1. 5~20秒/毫米,系数b不用另加。若用盐浴加热,则所需时间,应较箱式炉中加热时间少1/5(经预热)至1/3(不经预热)左右。

1.4淬火加热温度

按常规工艺:

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3+ (30~50℃);

共析和过共析钢为Ac1+(30~50℃);

合金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常选用Ac1(或Ac3) +(50~100℃)。

1.5回火加热时间

对于中温或高温回火的工件,回火时间是指均匀透烧所用的时间,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t=aD+b

式中,t—回火保温时间(min);

D—工件有效尺寸(mm);

a—加热系数(min/mm);

b—附加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盐浴的加热系数为0. 5~0. 8min/mm;铅浴的加热系数为0.3~0.5min/mm;井式回火电炉(RJJ系列回火电炉)加热系数为1.0~1.5 min/mm;式电炉加热系数为2~2.5mim/mm。

1.6回火加热温度

钢的回火定量关系式很早就有人研方经验公式为:

钢的回火温度的估算,

T=200+k (60-x)

式中:x—回火后硬度值,HRC,

k—侍定系数,对于45钢,x>30,k =11;x≤30,k=1.2。

大量试验表明,当钢的回火参数P一定时,回火所达到的工艺效果—硬度值或力学性能相同。因此,按传统经验式确定回火参数仅在标准态(回火1h)时方可使用,实际生产应用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有关因素均定量表达,导出如下回火公式:

(1)在200~4000C范围:

HV=640-(T-20)*1. 05+(lgt-1.28) * 366+(T-200) (lgt-1.28) * 0. 036

(2)在400 ~6000C范围:

HV=17.2*103/T- (lgt-1. 28)*29.4-(T-400)( lgt -1.28)*0. 023

式中,T—回火温度℃;

t—回火时间,min。

对比可以看出影响回火效果的主要因素是T和t能较好,较真实地反映出实际工艺参数的影响,定量地表达了不同温度区间回火硬度的变化特征。

2 钢的淬火冷却时间计算

2.1 钢预冷淬火时空气预冷时间ty (s)

ty=12+(3~4) D

式中:D—淬火工件危险截面厚度,mm。

2.2 钢Ms点上分级冷却时间tf (s)

tf=30+5D

3 钢的淬火硬度的计算

3.1钢终端淬火试验时,距试样顶端4~40mm范围内各点硬度H4~40 (HRC)

H4~40=88C1/2-0. 0135E2C1/2+19Cr1/2+6. 3Ni1/2+16Mn1/2+35Mo1/2+5Si 1/2-0. 82G-20E1/2+2.11E-2

式中:E—到顶端距离,mm;

G—奥氏体晶粒度。

3.2钢的最高淬火硬度,即淬火钢获得90%马氏体时的硬度Hh (HRC)

Hh=30+50C

3.3钢的临界淬火硬度,即淬火钢获得50%马氏体时的硬度H1(HRC)

H1=24+40C

3.4钢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时的硬度HVM

HVM=127+949C+27Si+11Mn+8Ni+16Cr+211ogvM

3.5钢淬火组织为贝氏体时的硬度HVB

HVB=-323+185C+330Si+153Mn+65Ni+144Cr+191Mo+logvB(89+54C-55Si-22Mn- l0Ni-20Cr-33Mo)

3.6钢淬火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的硬度HVPF

HVPF=42+223C+53Si+30Mn+13Ni+7Cr+19Mo+logvPF(10-19Si+4Ni+8Cr+130V)

4 钢回火后硬度的计算

4.1钢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时的回火硬度HVM

HVM=74-434C-368Si+15Mn+37Ni+17Cr-335Mo-2235V+(103/PB)(260+616C+321Si-21Mn- 35Ni-11Cr+352Mo-2345V)

式中:PB—回火参数(回火温度*回火时间,此处加热时间为1H)。

4.2钢淬火组织为贝氏体时的回火硬度HVB

HVB=262+162C-349Si-64Mn-6Ni-186Cr-485Mo-857+(103/PB)(-149+43C+336Si+79Mn+16Ni+196Cr+498Mo+1094V)

4.3钢回火后硬度回归方程

HRC=75.5-0.094T-0.66CM

式中:T—回火温度,℃;

CM—钢的含碳量或碳当量,%;

CM=C+Mn/6+ (Cr+Mo+V) / 5+ (Ni+Cu) /15

4.4 45钢回火后硬度回归方程

20≤T≤400

HV=640-(T-200) 1.05-(logt-1.28) 36.6+(T-200)(logt-1.28)0.0036

400≤T≤600

HV=17.2*104/T-(logt-1.28)29.4-(T-400) (logt-1.28)0.014

式中:t—回火时间,min。

5 钢的回火温度的估算(适用于碳素钢)

T=200+k(60-x)

式中:x—回火后硬度值,HRC;

K—待定系数,对于45钢,x>30,k=11;x≤30,k=12 。

三、热处理回火的正确方法?

(一)低温回火(150-250度)   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它主要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58-64。

02

(二)中温回火(350-500度)   中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较高的韧性。因此,它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热作模具的处理,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35-50。

03

(三)高温回火(500-650度)   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习惯上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200-330。

四、热处理工艺淬火和回火后硬度变化?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淬火是钢铁材料强化的基本手段之一。钢中马氏体是铁基固溶体组织中最硬的相,故钢件淬火可以获得高硬度、高强度。但是,马氏体的脆性很大,加之淬火后钢件内部有较大的淬火内应力,因而不宜直接应用,必须进行回火。

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淬火后的工件应及时回火,通过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H13属于热作模具钢,淬火:790度+-15度预热,1000度(盐浴)或1010度(炉控气氛)+-6度加热,保温5~15min空冷,550度+-6度 回火;退火、热加工

五、热处理和回火有什么区别?

      淬火和回火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步骤、材料组织变化以及概念等方面。

1、步骤不同:一般情况下,先进行淬火再回火,淬火就是将钢材加热到钢材的临界值温度的时候,然后急速冷却,可以增加钢材的硬度,而这样的钢材相对来说比较脆,所以就会进行回火,就是将其温度加热至200℃左右,增加其柔韧性。

2、材料组织变化不同:低温回火得到的是马氏体组织,中温回火得到的组织是回火托氏体,高温回火调质处理得到的是回火索氏体组织;淬火使用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最后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

3、概念不同: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回火则是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六、焊后热处理是指什么回火?

焊接后的热处理一般也就是去应力退火和高温回火。区别如下:去应力退火一般用在焊接组织没有发生相变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内应力引起的变形和开裂采用的工艺,一般温度较低。

高温回火用于对于焊接后已经产生相变的(铸铁产生白口、钢产生淬火组织)来使用较高的温度消除异常组织。

七、为什么说钢淬火后必须加以回火热处理?

因为淬火后钢中会存在很大的应力,需要回火来消除

八、金属材料热处理中:高温回火、低温回火目的有什么不同?

钢材各种热处理的目的为: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各种热处理加热温度范围  退火的合理的退火温度从55℃到70℃。退火温度一般设定比引物的Tm低5℃。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温度通常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c3以上30~50度;共析钢或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c1以上30~50度。  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低温回火是在150~250℃进行的回火;中温回火工件在350~500℃之间进行的回;高温回火工件在500~650℃以上进行的回火。钢厂热处理的冷却方式:  退火:在炉内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到过冷奥氏体较不稳定的温度下等温停留,直至到结束后出炉冷却,所需的工艺时间比较短,而且能获得在同一温度下转变的均一组织。  正火:在空气中冷却,其冷却速度比退火快。正火后铁素体量减少,共栖体变细,低合金钢正火后,常常出现混合组织。  淬火:先用较快的速度冷却,然后等温停留在奥氏体高温分解完成,是低合金钢得到俊逸的和硬度适度的预备组织,改善切削性能。  回火:回火通常使用空冷和水冷两种方法;空冷速度慢,可以减小组织的偏析,使组织更稳定,是最常用的方法;水冷多用于45#和40Cr的调质回火,以获得回火索氏体。

九、淬火与高温回火结合的热处理称为?

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式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往往在工件初加工后进行,目的是使工件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使其强度丶塑性和韧性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为最终热处理达到设计要求打好一定的基础,我们常见的45号钢的常规热处理就是调质。

十、6063回火变软热处理最佳温度?

6063铝合金是AL-Mg-Si系中具有中等强度的可热处理强化合金,T5是铝合金的热处理代号,是指经过固溶处理+部分人工时效的热处理,所以:

1、如果你已经进行过T5处理了,那么你去应力退火的温度必需低于时效温度,6063的时效温度一般情况下是170~200°,所以,你的去应力退火温度必须150度以下。

2、如果没有进行过T5处理,则可以采用350~370度的退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