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洗加油站油罐产生油泥怎么处理环评?
油罐人工清洗步骤(以拱顶罐为例):
1、倒空罐底油(先用储罐系统泵,后可用防爆电机的临时泵或垫水倒油)。
2、加盲板隔离储罐。
3、拆罐壁人孔及罐顶通光孔。
4、罐内加少量水并加蒸汽煮罐。
5、人孔设防爆鼓风机强制通风置换。
6、对罐内进行气体分析,主要是氧含量和可燃气浓度分析。
7、分析合格后,组织经体检合格的人员进罐人工清洗。
8、进罐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在罐内工作时间不能过长,罐外要有专人监护。
9、污物合理处理。(焚烧炉焚烧或专区装袋掩埋)。
二、环评中怎样计算声影区?
以某拟建高速公路项目典型路段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路堤、低路堑的声影区、声照区进行判别,并计算声影区引起的附加衰减量,对交通噪声预测值予以修正。
高路堤段声影区引起的交通噪声附加衰减量达到8~13.7dB(A),低路堑段声影区引起的交通噪声附加衰减量达到8~17.6 dB(A)。
结果表明,道路沿线交通噪声污染程度受高路堤、低路堑声影区影响显著。在道路交通噪声预测计算过程中,应重视高路堤、低路堑声影区引起的附加衰减量,以使预测结果真实、可靠。
该研究可为全面、准确地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环评中噪声Leq如何计算?
环评报告中的Leq一般是指等效连续A声级,这个值是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得的。如果只给了各倍频程的具体噪声值,我们可以用公式求得Leqz,然后再利用公式求得LeqA.
四、环评中废水排放浓度值怎么计算?
采用类比法,产污系数法等环评相关规范认可的方法得到。
环评废水计算,首先要确定废水量,
废水量=用水量*(0.8—0.95),用水量可根据用水定额计算得到,
例如某省用水定额,人员用水量(无食宿)为40—60L/(人*d),本次评价采用用水定额的中间值(也可采用最大值)50L/(人*d),职工人数为50人,则总用水量为2.5t/d。
生活污水产生系数一般是0.8,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0t/d。
生活污水的产生浓度是多少呢?
类比,一般cod为250—350mg/L,则其取值为该范围之内的任意值(不同地方环保部门和专家对此的认可值不一样,有的认可300,有的认可350,有的认可280)。
五、环评碳排放量怎么计算?
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以及与电的换算公式我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火力发电厂是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热能发电的。
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
那么,如何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的多少呢?以发电厂为例,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为此可推算出以下公式:节约1度电=减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节约1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说明:以上电的折标煤按等价值,即系数为1度电=0.4千克标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
以下是"碳足迹"的基本计算公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0.785;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275;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到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公里数-200);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139。
六、环评处长能否指定环评公司?
有法律规定的,环评是不能指定机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环评处长可以推荐环评机构,但是绝对不能指定。这是违法的。
七、深圳环评与惠州环评区别?
没有区别的,所有环评都是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八、环评批复和环评验收流程?
要先做环评报告,待报告评审通过批复后,再按环评批复文件展开环评验收
九、如何成功完成环评,分享环评经验
环境影响评价(EIA)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规划环节或者建设项目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管理的过程。EIA旨在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减少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成功完成环评是非常重要的。
准备阶段
在进行环评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明确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理位置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其次,要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和资料,包括气候、水文地质、生态等方面的调查资料,以便进行评价分析。
另外,也需要了解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确保环评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还需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关切和意见,做好沟通工作。
环评过程
环评过程主要包括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分析、环境保护方案和风险管理措施的提出等环节。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分析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综合考虑项目可能对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估和预测。
在提出环境保护方案和风险管理措施时,需要结合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环保措施和风险应对方案,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减少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成功经验分享
1. 充分准备:在进行环评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项目资料的准备、法规政策的了解和利益相关者沟通。
2. 科学分析:在环评过程中,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分析,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可靠。
3. 合理提案: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和风险管理措施,充分考虑环保和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和项目顺利完成环评,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这些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十、工程环评
工程环评: 保护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种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福利。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工程环评(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手段,对于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和人类福祉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工程环评?
工程环评是一种在工程建设前进行的预防性环境保护措施,旨在评估和管理工程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资源的潜在影响。它涵盖了各种工程项目,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工业厂房建设,从水资源开发到交通运输建设等。通过系统评估工程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并提供合理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工程环评可以帮助我们规避环境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工程环评的意义
首先,工程环评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通过对工程项目所处环境的全面调查和评估,工程环评可以确定项目可能对土壤、水源、大气、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这有助于我们提前预测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环境事故的发生。
其次,工程环评可以推动科学决策和合理规划。在工程环评的过程中,各种环境数据和信息会被收集和分析,相关专家会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通过这些科学数据和专业意见,决策者可以做出更准确、更科学的决策,确保工程项目在环境、资源和社会方面的可持续性。
此外,工程环评还可以促进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在工程环评的过程中,公众有权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见。相关政府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也应向公众提供充分的信息,确保工程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这有助于建立公众对工程项目的信任,化解潜在的争议和纠纷。
应用工程环评的步骤
工程环评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 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明确工程环评的范围,界定评估的目标和重点。
- 基础数据收集:收集与工程项目有关的环境、资源、人口等相关数据。
- 环境影响的评估:根据数据和信息对工程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评估。
- 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减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 监测和管理: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和管理制度,跟踪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及时采取措施。
- 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向公众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和信息,听取公众意见并及时回应。
工程环评的挑战
尽管工程环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工程环评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在一些地区和领域,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工程环评要求和标准。
其次,工程环评的技术水平和专业人才也存在瓶颈。由于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工程环评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持,但现实中这方面的人才供给仍然有限。
此外,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一些工程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机会和途径不够充分,信息公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工程环评的未来发展
为了提高工程环评的效能和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政府和立法机构应加大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力度,明确工程环评的要求和标准,确保其有效实施。
其次,加强工程环评的技术支持和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提高工程环评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此外,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增加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渠道,确保公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结论
工程环评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发挥着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工程环评的实施和推广,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提高工程环评的技术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机制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